首页

女王黄金小说

时间:2025-05-29 23:24:20 作者:【中新画报】满满生命力!“花季少女”美到破次元 浏览量:29324

  |联播+|3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,提出两道“融合命题”: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,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,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。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、蓝天净土,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。

  想答好“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”这道题,可以从总书记此次湖南之行中找思路。

△ 2024年3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。

  2024年3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考察,察看各种特色小吃、特产、特色工艺品,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。

  麻质画、桃源刺绣、常德木雕、花鼓戏、澧水船工号子……种类繁多的“非遗”,是常德厚重的“文化家底”,也是文旅融合的“富矿”。

  总书记此次在常德河街考察时指出,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,这里的丝弦、高腔、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,与时俱进发展好。

  以前,文化和旅游算两个不同的行业,很少有交集。眼下,它们已融为一体。各地热门博物馆门口市民、游客川流不息,常常排起长队。

  2023年,我国国内游客出游人数已接近49亿人次,旅游总消费支出接近5万亿元。

  从消费需求来看,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,人民群众不愁吃、不愁穿,文化和旅游、诗和远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。

  从行业发展来看,文旅可以“加”百业,百业也可以“加”文旅。二者相加并融合,既能带来人气、开辟财源,还会形成人财两旺的好势头。

  从我国现代化进程来看,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能促进形成高品质的消费需求,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又能拉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。高质量发展又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旅产品和供给。

  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。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对于拉动内需、促进就业、活跃市场、提振信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。

  再看另一道命题——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。

  2020年9月17日,总书记来到浏阳河畔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。当看到文化和科技巧妙融合,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,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时,总书记勉励道,二者的融合“是朝阳产业,大有前途”。

  3年多来,马栏山人真抓实干,奋发有为。380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这里扎根,形成了涵盖创意、内容制作、储存、播发、交易的数字文化产业链;马栏山·华为云音视频产业创新中心等10个研发创新平台相继成立......截至目前,园区累计实现企业营收超1700亿元、税收超95亿元。

  放眼全国,“文化+科技”的深度融合,让新业态、新产业、新场景层出不穷,潮涌不息。

  看赋能,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5G、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共同构建起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。数字藏经洞、VR、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空间、“超写实”虚拟人……文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,打破时空限制,为受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。

  看市场,多地积极推进以文兴业、科技赋能,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。据统计,2023年,我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3%。

  看未来,“文化+科技”产生的效能,不仅为人们打开了无比灵动的想象空间,还成为有效应对发展挑战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力突破口,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
  以文为魂,“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”。以文兴业,“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”。答好这两道“融合命题”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“新”翅膀,湖南要思考作答,全国各地也要积极探索,因地制宜寻求百花齐放的方案,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

  总监制|骆红秉 魏驱虎

  监 制|王敬东

  主 编|李璇

  编 辑|李丹

  视 觉|颜妮

  校 对|刘禛 李珊珊 闫田田 毛长治 梁雅琴

  出 品|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【编辑:姜雨薇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TikTok与环球音乐握手言和,双方重新达成合作

稳定传统大宗消费。进一步优化二手车经销发展环境,扩大二手车出口和平行车进口。加大汽车消费普惠金融产品供给。持续完善充电桩建设配套。细化完善促进家居消费有关措施,深入开展家具家电以旧换新,鼓励企业开展线上预约收运、上门回收等业务。

8条自驾游公路可览河北最美风景

第五,乡村建设和治理扎实推进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截至3月底,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累计已入库项目61.4万个,落实项目资金2507.4亿元。指导中西部资源条件适宜、技术模式成熟地区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,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扩大清单制、积分制等务实管用乡村治理方式覆盖面,推介第五批3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。

“Z世代”玩转“宿舍经济”:以“趣”为径、悦人悦己

“家里两个孩子都是读完大学回来跟我们一起‘玩’泥巴,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带回来很多新东西。”王海瑞的母亲海霞介绍,与以往烧制粗糙的花盆、瓦罐相比,自从两个孩子回家走文化创意路子,家里生产的产品更精致,销路也更广。

发型师谢红宇:每一分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

靠走街串巷卖粽子让村民们实现了脱贫,产业化粽子生产让前青塘村走上了致富路。前青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说,回望小小粽子打开的乡村振兴路,离不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独特作用。

青海省博物馆推出AR研学教育活动 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
景迈、芒景两个村寨劳动力的90%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诸如种植、茶园的维护、茶的制作、加工、储藏及贸易等各方面的工作,茶叶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90%以上,遗产地居民收入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,带动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也促进了古茶林的保护。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、相得益彰,使得这一古老的遗产经久而不息、历久而弥香。这里的人们非常热情淳朴,大家出门都不会锁门,售卖商品也是放在那里不会守着,谁要买什么扫个码(购买)就行了。国际专家去年来考察之后,也为这种淳朴的民风和世外桃源的宜居环境而感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